李修启,山东泉兴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技师,曾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 他是扎根水泥生产一线的水泥工匠,他是注重新产品研发的创新能手,他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尖兵……20多年来,从一名水泥中央控制工成长为“齐鲁大工匠”,他经历了从落后的水泥立窑到先进的绿色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技术转变,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2000年7月,19岁的李修启进入了建材水泥行业,先后经历了车间、化验室等岗位。“那时候,我感觉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修启说。
为了快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李修启不断向老师傅请教工作中的难点、疑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晚上加班反复练习,再找专业书籍针对性学习,认准一个方向把难题研究透,慢慢形成了“学研用”结合的方法。
李修启回忆,彼时的水泥立窑规模不算大,年产10万吨的产能需要近300人,而现在年产200万吨的产能才需要100多人。“当时身边的老师傅经常提到‘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他们对技术、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李修启坦言。
扎根一线数十年磨练技术,李修启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他连续两届在“技能兴鲁”建材行业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他在生产中注重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研发,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智能化一体实验室,实现产品质量全程智能化在线检测,研发高效预热器煅烧工艺,大幅度的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工作中,李修启主要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控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工作细致,精益求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懈怠。
在面对矿山资源贫乏,氧化镁等成分含量高造成烧成系统结皮多、易堵塞,影响产值量的情况下,李修启大量查阅国内外的资料,多次向行业内的专家请教,耐着高温去现场反复观察结皮、堵塞的点,从细节入手,经过反复尝试调整配料方案,成功解决了问题。产量、质量得到了提高,系统的能耗也得到了降低。
为了响应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李修启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绿色工厂标准要求,带领技术团队反复试验,创造了“WMF高效脱硝低氧还原燃烧法”,年节省费用500多万元,使水泥窑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由大于200mg/m3降到了50mg/m3以下,达到了国内先进控制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环保技术支持,该技术获得了山东省循环技术进步一等奖。
凭着爱钻研、不服输的韧劲,李修启经常提出新思路解决生产难题。多年来,他累计实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达2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成果9项,累计创造效益3000多万元。
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李修启的一致评价,上班先到生产厂区了解每一台设备,是李修启多年来不变的工作习惯。他说只有清楚生产线上每一台设备的工艺参数;数清当日多种原燃材料库、成品库与半成品库的库存与配比,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事半功倍。
在自身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李修启还充分发挥技能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既严格要求自己,也十分注重对青年职工的培训。他积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引导大家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工作技能。他的徒弟中有5人成长为高级技师,20人成为技师,是生产线上独当一面的技能骨干;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省优秀化验室”“全国建材行业优秀化验室”“山东省技师工作站”“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从水泥中央控制工到齐鲁大工匠,既是李修启从拓荒牛到领军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他从无名之辈到行业标杆的深耕之路。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继续深耕行业,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发节能降碳的措施,聚焦智能化、数字化,为建设智能化工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