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个戴着工作围裙满手泥的人,十有会被认为就是一个普通制陶人。但跟随老黄经过荷塘与竹篱, 再路过玻璃暖房里的自耕地,坐在幽静小院的树荫下,才能感受到陶工老黄的不普通。
60后的老黄本名黄琦,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做过平面设计、开过广告公司,也开过餐厅,生意做的风生水起。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老黄在景德镇看到了柴烧制陶过程,一直有匠人梦想的老黄萌发学习做陶器的念头。征得妻子的同意后,他停掉手头的所有生意,整整两年在景德镇学习陶艺。
回京后,老黄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在顺义水坡村寻得一处三亩地大的院子,便租了下来。他亲自动手改造设计,夯土的墙、原木的屋梁原样保留,池塘花草一应俱全,“拙朴工舍”就这样诞生了。
老黄在院子里自建柴烧窑,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手艺人梦想。埋头制作柴烧陶器的老黄,作品逐渐吸引了同行的注意。一位日本柴烧大师特意来交流,老黄不经意在微博上的“显摆”竟然吸引了上百名年轻人当天来学习观摩。
看到这么多人喜欢传统手艺,于是老黄潜心作品之余专门在周末开了兴趣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项传统手艺。随着更多人对手工艺的喜爱,老黄请来了精工师傅、织布师傅、染织师傅进驻小院,大家互相借鉴、互相探讨,小院的手作产品吸引了不少城里人专程来参观。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外来的原创手工艺人也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来这里展示,如今的工舍已经成为一个手工艺人的平台。
“匠人在手工作品中的用心,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最能体会。手艺通过使用才更显价值,这个过程是很温暖的。”老黄和工舍的几位师傅约定作品必须是实用器,他认为作品在使用中才是生命的开始。而他也希望更多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手艺,哪怕只是消遣。
“当车辆缓缓驶入站台,车厢两侧的门同时打开,上下车的乘客可以互不干扰同时进行,这就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65岁的丁靖宇是一名发明爱好者,最近,他又琢磨出了一套地铁换乘系统,并制作成了模型。 昨天上午,记者一进丁靖宇家的门,就见客厅的茶几上,
近期,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制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80后”写作者阿木采写的《不向手工说再见》一书面世。与市面上很多记录手工艺的出版物不同,这本书涵盖了更多内容:既有对手艺的记录,也有对手艺人生活的记录,作者阿木甚至说,写到后面
2018年3月23日讯,工业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人争先恐后,脚步也变得纷乱。可是,不管这个世界再怎么嘈杂,他人再怎么怂恿,有一些人的内心始终都是宁静的。在她们的字典里,仿佛没有“快”这个字,她们的人生很慢,她们心无旁骛,一生专注做好一件
64岁的叶家良已经退休几年了,然而,对菊花的痴爱并没有随着他的退休而“退休”。只要他身在天津,总会身不由己地到他朝夕相守近40年的天津水上公园菊花圃,用那注满父爱的目光,静静地凝视或者正在萌芽、或者正在拔苗、或者刚刚嫁接、或者正在孕蕾、或者
2018年2月21日讯,2月21日,正月初六,隆庆祥开工大典暨拜师仪式在京倾情上演。来自社会各界的宾朋亲临盛典,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迎祥纳福,感受非遗魅力,传承匠心,为中国制造汇聚力量。 迎春开工 迎祥纳福 正月初六,古称挹肥,在这一天,开
将镜头对准传统匠人的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凭借对东方人文美学的出色呈现,曾在网络积攒下良好口碑。该系列第三季将于本周四在优酷首播。 《了不起的匠人》资料图 由优酷、知了青年联合出品的《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尝试诠释东方文化里更深层次的“
2017年2月8日讯,寸土寸金的东四南大街上,广义修笔店的招牌已经挂了几十年。门脸外观几次更换,如今的牌匾红底黄字楷书,古朴的木质门上也添上了活泼的彩色贴纸。 86岁的店主张广义老人近来身体欠佳,刚刚去医院输了两天液,心里就又惦念起那些老顾
“匠人”、“匠心”、“手艺人”、“工匠精神”……这些年随着这些词语的流行,背后是对传统美学的挖掘和对个人化记忆的珍视。日本对待器物的态度,也随之被更多关注。有关日本的手艺人的书籍和相关杂志策划都成为了一股小潮流。 作者 李峥嵘 图片选自《诚
2016年3月31日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工匠精神”最近也因此变得热了起来,有人将“匠人精神”总结为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在浮躁时代坚守着一种情怀。在如今快节奏生活下,慢工细活的手工匠人已经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