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始,我国就提倡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以占用耕地为代价生产粘土砖。但时至今日,在台州的天台、仙居、临海等地,大量非法取土生产粘土砖的现象依然存在。
当地相关部门透露,因取土烧砖,台州每年要损失大量土地,国家鼓励上马的新型墙体材料厂,遭遇这些非法小砖厂的冲击,许多新型墙体材料厂甚至濒临倒闭。
4月1日,记者在天台城关附近的团结村看到,一台挖土机正忙着在田里挖泥,其中一块地已变成一口水塘。听说是来“买泥的”,老板与记者谈起价格。
挖土的“泥贩子”告诉记者,到邻县小车装一车泥土要120元—130元,而这里只要40元。一台小型挖机每天在一亩地里可挖200车泥土,收入8000多元。
“泥贩子”从农民手上买过来只有2000元左右/亩,允许取走一层80厘米深的粘土,如果挖第二层,则要付同样价格。除挖掘机费用,一亩地能赚三四千元。 “只要价格谈好,合同签了,你要多少泥,我就给你多少。”“泥贩子”说,这些泥土多数卖给当地的小砖窑。
在天台平桥镇郭山头村,农田被挖泥后,有的种了茭白,有的成了废弃的池塘。“这地怎么都荒了?”记者问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泥被挖了,卖了做砖用。”村民指着不远处的小砖窑说,就是卖给那个砖厂的。挖土的小砖窑就在附近,马路边的场地上,土堆高得像一座小山。
记者在临海、仙居、天台的取土现场分别看到,很多农田遭到毁坏性挖掘,且那些取土点大都集中在公路两边耕地上。耕地被毁的地段,生产实心粘土砖的小砖窑也特别密集。
台金高速公路仙居县城出口附近,记者看到,许多土地被挖得千疮百孔,这些地大部分荒芜,少数被改成鱼塘。
记者在河头镇附近白水洋镇的一片地看到,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车土被大型机械运走。老板告诉记者,他在村里办了砖厂,挖土的事已审批过,还办了挖土手续,交了取土钱。
尽管挖过的地方被要求回填上层的好土,但这样还能恢复土地原有肥力吗?“肯定不一样的,就像穿衣服,旧的和新的就是不一样。”有村民打比方说。
实际上,对于这类小砖窑,我国从上个世纪就开始逐步淘汰。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又陆续发文,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墙体材料革新,整治粘土砖窑行业,明确指出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8门以下粘土砖瓦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
在天台县城通往平桥镇的公路沿线,集中着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砖窑。记者走进一家小砖厂,砖窑老板娘马上向我们推荐起自己的粘土砖。为说明自己是正规厂家,老板娘又拿出一本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都有了,不好骗你的,质量监督站的也有。”老板娘告诉记者。
对面另一家小砖厂办公房里,还挂着工商执照。“你这个执照好像没年审的?”记者问。“年审不到一个月。”老板辩解。
这两家小砖厂究竟有没有工商执照?记者在天台工商局查询到,仅平桥镇就有30多家砖瓦窑,这两家小砖窑名列其中,但这两家中,郭山头这家经营范围明确注明不含砖胚制造;另一家注明红砖销售。显然,两家都不能进行砖胚生产。
记者注意到,平桥镇的30多家砖瓦窑中,很多小砖厂都在经营范围上做文章,绝大部分无采矿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或临时用地许可证。这意味着那些小砖厂实际上不能取土做砖坯,也不能占地造砖窑。
尽管三令五申要拆除这类小砖窑,但天台只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规模拆过一次。对此,天台县国土资源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陈新宇告诉记者,这是老的遗留问题。那些小砖厂的临时用地证以前肯定批过,如今过期了,现在去查也不能查出什么。尽管临时用地证过期,它还有营业执照,强制拆除难。
临海河头镇的小砖窑全密集在镇区一带,甚至建在民房之间,还有的一字排开,密集在镇政府附近。 “有没有人来管的?”记者问。“没人管的。”一家小砖厂老板说,他的厂存在十几年了,一直没人查过。
离河头镇政府大楼仅20米远的地方就有一支小砖窑。临海河头镇谢平一说:“这里的砖窑数量还是挺多的,也不知怎么弄的。”
小砖窑可名正言顺地存在,小砖窑老板则有另一种解释:“农村哪来的工商执照,税都在缴的。河头镇没有其他工厂,就靠这个窑的收入。”
仙居由于小砖窑泛滥,曾被媒体多次曝光,仙居政府也组织各部门进行多次大规模拆除。但曝光一次,拆除一次,管理一松,小砖窑就迅速反弹。记者看到,被推倒的小砖窑,如今大多又重新垒起。
实心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农村住房建筑材料,目前在台州仍有70%左右的民房采用,它的原料粘土一般取自耕地。台州市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主任胡海平告诉记者,粘土土质差的话,不大好做砖,这个土最后肯定是地里来的。
“砖的烧制过程中要消耗大量优质煤,排放废气,小砖窑很难做到燃烧完全,它排放的废气污染要比大轮窑更严重。”胡海平说,小砖窑不仅毁田耗能,也为农村住房质量安全埋下严重隐患。
一般来说,小砖窑基本上属于三无产品,监管上存在一定空白,用这种砖造的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台风多发地区,如果砖本身强度达不到,危险就较大。
为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我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台州在整治粘土砖瓦窑同时,也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超15亿标砖,开发的新品有十几种,完全能满足当地建筑市场需求。遗憾的是,由于小砖窑的冲击,虽然大部分新型建材企业产品质量过硬,因生产成本偏高,大多新型建材企业处于亏损销售的局面,有的企业举步维艰,濒临倒闭。
“企业基本上无法生存,上个月资金回笼不了,只好求股东追加投资。我们每个月都在投资。”仙居县某新型建材企业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轮窑不倒,耕地不保。”胡海平认为,台州离实现全部关停小土窑、小立窑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那些拆了又建的小土窑、小立窑,更是叫人头疼不已。尽管如此,政府还是要下决心把那些小砖窑关光。(台州电视台记者沈自强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