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5日,在“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省会主任张庆伟点赞醴陵陶瓷。
陶瓷产业是湖南重要传统产业。窑火延绵千年,产业传承发展。9月,省工信厅等13个部门联合出手,出台《支持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促先进陶瓷材料产业窑火“烧”得更旺。
株洲醴陵的华鑫电瓷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对一款百万伏GIS组合电器出线瓷套进行生产试制,这是企业今年研发的新产品之一。“有望突破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大尺寸、高强度电瓷产品方面的垄断地位,实现特高压建设工程关键核心部位的国产化制造。”华鑫电瓷相关负责人员介绍。
华鑫电瓷从乡办企业蝶变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空心陶瓷绝缘子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产销已连续13年居全球第一。
距醴陵200多公里的新化高新区特种陶瓷产业园,美程陶瓷一批新能源和温控器陶瓷产品正装箱打包,运往广州等地。这家本土电子陶瓷龙头企业研发的温控器陶瓷开关盒、新能源继电器陶瓷等产品成功替代进口。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新化电子陶瓷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以美程陶瓷为例,其新能源陶瓷密封圈,在市场上与行业老大日本京瓷“扳”起了手腕;温控器陶瓷开关盒的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达70%以上。
在传承中创新,湖南将一块泥巴玩出“高科技”的实例不胜枚举。湖南先进陶瓷材料已被广泛用在特高压工程、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手机配件等高技术领域。
特高压互感器瓷套、核电机组出线瓷套、动力电池陶瓷密封等先进陶瓷材料填补国内空白,轻质陶瓷填料、大型电真空陶瓷管、炻瓷等产品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创新研究、检测与标准化平台,助推湖南先进陶瓷材料专利申请量屡创新高。
在创新中发展,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在株洲醴陵,陶瓷企业达650家,形成以高压电瓷、日用瓷为主,电子陶瓷、新型环保陶瓷、高温耐磨陶瓷、工艺瓷等产品为辅的发展格局。在娄底新化,以电子陶瓷为主、耐磨耐热陶瓷为辅的产业特色十分鲜明。
目前,湖南拥有“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联、红官窑、陶润等1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出口名牌产品。醴陵是全国第三批产业集群(陶瓷)区域品牌试点县。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多年积累,湖南先进陶瓷材料产业已具备集聚效应大、品牌影响广、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在全国陶瓷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前景看好。
一块瓷泥,裂变为1000多种电瓷产品,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一座瓷都,年产日用瓷近100亿件,品牌在古老和潮流的“混搭”中“出圈”。
“新材料产业方兴未艾,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湖南先进陶瓷材料产业大有潜力可挖。”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湖南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群涵盖特种陶瓷、日用瓷、艺术瓷、建筑陶瓷等陶瓷制品制造业,以及陶瓷运输服务业、陶瓷外贸、陶瓷装备制造、文旅产业等上下游产业。盛况之下,也面临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产业壮大的问题。
为此,省工信厅、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支持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谋划、技术创新、链条打造、企业培优、智能升级、资金支持、品牌建设、人才培育等10个方面出手,用10大措施打通阻碍产业发展堵点难点,合力推动我省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产业布局划出重点。《政策措施》明确重点发展特高压电瓷、新能源汽车用陶瓷等先进陶瓷材料,加快推进日用瓷、艺术瓷、建筑陶瓷等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先进陶瓷产业“双核多点”发展布局——株洲(醴陵)、娄底(新化)陶瓷产业“双核”集聚,株洲经开区、娄底经开区、长沙望城区、怀化溆浦县、醴陵经开区等区域“多点”集聚。
从技术到产品,从供应到生产,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完善创新体系,力争5年内建成“一室三中心”,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先进陶瓷试制中心;引导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创建一批智能制造标杆车间、标杆企业。
“真金白银”厚植产业沃土。对已在湖南证监局辅导验收的企业,给予2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对先进陶瓷“产教融合”成效突出学校和企业,每个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奖励……《政策措施》对关键产品“揭榜挂帅”、新材料中试基地(中试平台)、碳减排标杆企业等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一批陶瓷产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认定一批消费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支持打造瓷旅融合品牌,大力发展陶瓷会展经济。
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先进陶瓷产业研发及制造高地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湖南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超过1500亿元;到2030年,产业集群规模实现倍增。(记者 曹娴 通讯员 陶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