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阴雨暂歇。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浙大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MBA项目授课教师周永广老师的带领下,浙大MBA的同学们探访了闻名中外的国际陶都——,览竹海、探雅达小镇、品“宜帮菜”、访阳羡名陶苑、观前墅龙窑、游蜀山古南街,一起体悟文旅复苏、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文旅融合的发展战略和投资运营之道。
观光车沿坡道缓行,宜兴竹海风景区内波涛起伏的竹海盛景映入同学们的眼帘。从“海底”拾级而上,漫步于竹林之间。山溪、翠竹、石阶营造出畅然古意。此时恰逢春雨之后,娇嫩的竹笋刚刚冒尖儿。在景区师傅的带领下,同学们亲身体验了挖笋活动。找笋、刨土、掘根,虽然过程充满辛劳,但新鲜出炉的春笋令同学们成就感满满。之后,同学们还在草坪上组织了“唐伯虎点秋香”游戏,欢声笑语回响在竹海之间。
体验经济随着人们对精神富足的追求而兴起,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苦心追求全身心投入而忘却周围环境、继而忘记时间的沉浸式体验。宜兴竹海风景区以竹海盛景为底色,辅以山溪、石阶等元素,搭建畅然自得的游憩场景。通过挖笋、游戏等娱乐活动,联通视听闻触等感官,使游客具身其中,获得忘却身心的沉浸式体验。
漫步雅达小镇街头,入眼的满是回溯的时光,黑瓦白墙廊桥飞檐,踏每一步青石板,都是对阳羡文化的一种品尝,而此间集大成者,非文创宜兴体验中心莫属。在这里有苏东坡,有买田阳羡的愿景,有紫砂,有茶,有青瓷,有手作,有饮,有食,有艺术,有烟火气,有被温柔以待的阳羡文化,有被悉心呵护的匠作之心。文载巷间事,匠创宜人风,文创宜兴体验中心缩影了几个时代的阳羡文化,将逐渐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瑰宝一一捡起,让世人再睹阳羡文化的风采。
在文创中心,周永广老师带领浙大文化和旅游产业管理MBA项目的同学们,与宜兴城建文旅集团董事长王忠东先生以及集团管理人员,对发展宜兴文旅事业进行深入交谈。座谈会上,周永广老师与王忠东董事长就国企体制与文旅产业的逻辑冲突、市场复苏背景下宜兴文旅产业的存量盘活、运营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周永广老师指出,宜兴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尊重文化,讲求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而文旅融合是两个产业全方位、深层次的互融互促,文化做旅游是一张纸、旅游做文化是一堵山,城乡文旅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王忠东董事长对此深表赞同,并系统地介绍了宜兴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就疫情之后文旅市场复苏的背景下,对宜兴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深刻研判,认为轻资产运营、盘活存量进行有机更新、注重景村联动与城乡融合、打造小型目的地综合体等将是未来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和举措。
参会同学还就研学项目如何实现文旅深度融合等问题与宜兴文旅集团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互动。宜兴城建文旅集团总工程师徐永辉先生表示,文旅产业的深度体验需要企业做足功课,这对文旅产业专业性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现代旅游者越来越追求在旅游过程中的知识获取和精神满足,这意味着文旅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
座谈会之后,同学们寻味“宜帮菜”博物馆餐厅。这一博物馆餐厅由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投资建设,坐落于雅达小镇中心。餐厅独具创意地以“展陈+美食”的方式生动展现宜兴本地的美食文化,既是生动的活态博物馆,也是地域风情浓郁的主题餐厅。例如餐厅内部呈现的《蛟桥百景图》,还原了时期宜兴老街的历史风貌。大厅挂有记载宜兴食风食俗的《八趣图》,以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本地时节习俗为主题创作插画,还原宜兴真实的生活场景。展区展品的历史跨度,从西周时期朴素的泥陶碗,到80、90后童年里不可或缺的酱釉腌菜罐,以及现代工艺精美的彩陶砂锅,皆有踪迹可觅。在这里,旧时街景、文化掌故、古今美器和人间烟火融合交织,宜兴地方美食文化于食客眼中、口中、心中活化呈现。
宜兴陶器名满天下,享有“中国陶都”“陶器之乡”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开始烧制陶器。从彼时直到现代,宜兴制陶业虽历经兴衰,窑火从未中断。此次研学活动便带领大家一起探寻匠心记忆,品味千年陶都的文化魅力。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阳羡名陶苑--一座以紫砂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顾景舟等一代代紫砂艺术巨匠的作品及其特点,让同学们不仅折服于大师们对匠心的不懈追求,也感受到紫砂陶深厚的文化底蕴。参观完后,博物馆的工艺大师还为大家现场展示了紫砂壶的手工制作流程,详细地讲解了一把紫砂壶是如何从紫砂矿料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一步步成型,成为兼具实用性的艺术品的全过程。这也使同学们更加切身地了解到做一把“好壶”的不易,也更加感受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随后,同学们还走进了明代古窑——前墅龙窑,深入学习制陶文化。前墅龙窑自明代至今已烧制陶器600余年,保留了传统的制陶工艺技术,是现在国内仅存的仍在烧制陶器的古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龙窑展示馆,了解陶窑种类、烧窑工具以及烧窑流程,从中不仅感受到先辈陶人的生产智慧,也惊叹于中国陶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研学活动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蜀山古南街,这里是宜兴紫砂的发源地、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也是明中晚期至上世纪60年代宜兴紫砂陶器生产销售中心。曾经,这里商贾云集,无数陶器从蠡河码头启程,运往全国各地;如今,这里繁华散去,积淀下来的紫砂文化,成为这条老街独特的气质。同学们漫步在蜀山古南街的石板路上,参观沿途的紫砂工作室、店铺、大师故居等,切身地领略到宜兴紫砂人家的风情之美。
此次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让同学们收获满满,不仅感受到紫砂陶深厚的文化底蕴、工匠技艺和历史记忆,体会到传统文化遗产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中重新焕发的独特魅力,更学习到宜兴城建文旅集团在城乡文旅融合发展和投资运营上的经验。我们相信,随着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未来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让人们在旅游中感受文化魅力,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有缘能组织这么一个有意义的研学+校企交流活动,我深感荣幸。特别感谢文旅系周永广教授能亲自带队,也很感恩集团董事长王忠东先生能够莅临本次交流会,倾情分享他十几年来从事文旅行业的经验以及对宜兴文旅发展的思考。这次校企交流不仅让同学们对文旅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大家对宜兴这个神奇的地方产生了好奇与向往。
宜兴之旅让我们看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在简单的娱乐之外,与自然,与文化,与历史,与饮食,与生态,与体验,与场景,与研学等多方面,度的有机融合的可能性。让我们乐在其中的同时又学在其里,丰富了对于旅游的想象力,打开了体验的边界。也真正体验到了作为陶的古都,茶的绿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的宜兴的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