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的升华、瓷的前身”,介于陶和瓷之间,还有一种叫做炻(shi)的产物,它具有金属、油脂光泽。丹炻烧制技艺2016年被评为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评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在郑州北郊的传统技艺的前世今生如何,听听丹炻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虎臣来讲述。
炻器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产物,它是陶的升华、瓷的前身,丹炻技艺已传承千年,赵虎臣是赵家窑坊第十五世“掌门人”。
赵虎臣介绍,这项技艺是运用炼丹的原理烧制的土质结丹炻器,简称丹炻,是多种名贵中草药物与多种不同木柴搭配混合燃烧,产生药理效应与理化性能形成的窑变产物,是用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的纯天然泥料按照原始的传统烧制技艺,配合熏、熥、烘、燎、烧、烤、焖、蒸八种技法作控温窑变,胎体烧结的结晶物体。
“它是利用当地固有资源以原始的传统技艺,不涂不绘,不渲不染,不雕不琢,经无釉细磨抛光,人工柴烧,作控温窑变烧结而成,使器皿坚实凝重细腻致密,具有金属光泽,油脂光泽。”赵虎臣介绍,固城村位于郑州市北郊,南紧邻贾鲁河,东依东风渠,北距黄河五公里,现属于惠济区管辖的范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拥有优质的上乘陶土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黑陶丹炻烧制技艺的发祥地。
一件丹炻如何从无到有,赵虎臣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原泥选择,把从黄河里采来的原泥晒干分类;研磨过筛,晒干的泥料磨粉过筛;淘洗沉澄,在练泥池内加水搅拌,去除漂浮物与底部沉沙,取中间澄泥备用;提炼选配,把澄泥提纯,去除杂质;焖制发酵,在封闭的容器内焖制发酵,形成熟泥;捶打揉搓,对熟泥捶打揉搓,使其产生韧性;手工拉坯,在转盘上把泥团提拉成各种形状的器皿;修坯整形,对毛坯进行修整处理;捏塑配件,对整形后的毛坯所需配件进行捏塑;粘接附件,把所需部件粘接组合;打磨抛光,对器皿整体磨压,做抛光处理;自然阴干,在阴凉处自然脱水晾干;入窑烧制,把合格作品入窑,按工艺流程烧制。
2016年,固城窑丹炻烧制技艺被评为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被列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固城赵家陶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虎臣说:“我自幼跟着父辈烧窑,17岁能独立操作,26岁成为一个合格的匠人,33岁成为固城赵家窑坊的掌作,51岁成为掌门人。从记事起,我就跟随父亲玩泥,对每块泥做什么用,拿手一摸就知道。”
在接过“家族窑业”的接力棒后,赵虎臣开始带领工匠们,对传统的丹炻技术进行改造、调配烧制泥料。窑变技术是制作工艺的关键,赵虎臣把固城窑的内部结构在传统的柴窑基础上作了改造,靠着自己一砖一砖垒了个丹鼎窑,提高了窑变的可控性,烧制出来的作品具有金属、油脂的光泽。
赵虎臣表示,郑州惠济是黄河丹炻艺术的发祥地,黄河文化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对他影响特别大。
赵虎臣说:“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我养成了自觉自省自立自强的习惯,我作为丹炻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一头扣着昨天,一头连着明天,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而如何发扬光大这门技艺,成了赵虎臣担心的问题。据赵虎臣介绍,烧制丹炻这门手艺濒临“失传”。“如今烧制丹炻的窑,只有这一座,而且这个窑目前只有我自己会建。”赵虎臣说,窑内结构复杂,目前没人会建,加上学习这门技艺劳动强度大、学习时间长,年轻都不愿意投身其中。
“尝试过用电炉电气炉代替土窑,但是烧制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成功,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这几年在多位相关方面专家及国家级陶瓷烧制大师的技术指导和努力下,仍没有一窑成功的。”赵虎臣说,这项技艺对温度、木柴等细节的要求很精细,父辈言传身教,有些技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是需要人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