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重点提高了颗粒物、NOx的排放控制要求。考虑到现有企业需要进行脱硝除尘改造,标准规定新建企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新的排放限值,现有企业则在标准发布后给予一年半过渡期,过渡期内仍执行原标准,到2015年7月1日后执行新标准。
就新标准要求窑尾窑头的氮氧化物达到400mg/m3带来的市场变化,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在2013年12月8日举行的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要达到这个标准,所有的水泥行业,2000多个水泥企业都要对除尘设施进行改造,每一个企业改造除尘设施要1400万元,要改造脱硝需要500万元,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据悉,为满足该标准,水泥行业改造除尘、脱硝设备成本将达380亿元。
根据环保部提供的新标准解读,水泥行业是我国继火电厂、机动车之后的第三大NOx排放源。水泥行业控制NOx排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总量减排目标和环境空气质量,必须依据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可行污染控制措施,确定合理的排放限值。
水泥生产工艺对NOx排放有重大影响。普通水泥回转窑的烧结温度高、过剩空气量大、废气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较长,NOx排放较多。
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新型干法工艺,60%燃料在前端分解炉内无焰燃烧,燃烧温度低、几乎没有热力型NOx生成,只产生燃料型NOx。与普通回转窑2.4kg/t熟料的NOx排放强度相比,新型干法工艺NOx产生量可控制在1.6kg/t熟料的水平,削减约1/3的NOx产生量,初始NOx浓度通常为800mg~1000mg/m3。
可行的NOx控制措施包括一次措施和二次措施。一次措施指通过生产工艺或原(燃)料的改变,如低NOx燃烧器、分解炉分级燃烧、工艺优化控制、添加矿化剂、燃料替代等,减少NOx的产生。采取这些综合措施后,大约可降低20%~30%的NOx排放量,相应NOx排放浓度降至600mg~700mg/m3;二次措施是指末端治理措施,包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SNCR-SCR等烟气脱硝措施,其中SNCR是目前比较成熟可行的技术,脱硝效率一般为40%~60%。
综合考虑上述措施的NOx减排效果及组合采用的可能性,根据已投运的水泥脱硝示范项目可稳定达到的排放水平,新标准确定NOx排放限值为一般地区400mg/m3、重点地区320mg/m3。达到该标准主要通过一、二次措施的综合采用来实现,考虑到一部分现有企业工艺改造难度大或不具备改造条件,也可以单纯通过末端采用SNCR技术来实现(但此时应严密监控NH3逃逸)。
熊跃辉表示:“我们的标准并不缺,缺的是严格执行;现在不缺资金,社会资金有的是,缺的是没有压力,缺的是排污企业的责任和良心;我们不缺技术,我们也不缺人力,缺的是没有严格执行。”
取消PC32.5低标水泥的政策,有望在2014年出台吗?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时间尚不确定。
低标号水泥明显经济性,因此简单的市场引导无法明显奏效,只有出台行政干预等强制手段并执行到位,才有望彻底取消低标号水泥。
取消低标水泥的落实将是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2013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将加快制修订水泥、混凝土产品标准和相关设计规范,推广使用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尽快取消32.5复合水泥产品标准,逐步降低32.5复合水泥使用比重。
水泥作为基础建材,其质量对建筑寿命至关重要,国外已基本取消PC32.5水泥,最低标号也用到PC42.5。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PC32.5水泥占总量约60%。大量低标号水泥存在于市场,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加剧,低标号水泥使得同等数量的熟料产能因高掺杂比形成更大规模水泥产能;使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小粉磨站通过高掺杂比降低水泥生产成本。
按目前低标号水泥占比60%计算,全国30亿吨水泥产能中有约18亿吨产能为低标号水泥产能,若低标号水泥产能全部转化为高标号,则18亿吨低标号产能将转化为14.6亿吨高标号水泥,全国水泥总产能将因此缩减3.4亿吨,占比约11%,供给端将因此明显收缩,从而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小粉磨站是行业协同环节中一大消极因素,其降低成本手段主要是依赖提高掺杂比和波峰波谷电价,若取消PC32.5将不仅减少粉磨站混合材掺入量,且其亦将无法享受综合利用退税政策,导致粉磨站企业竞争力大幅削弱,无熟料的小粉磨站企业将可能逐渐被市场淘汰或被熟料企业并购。
出于技术层面的原因,落后产能以及部分小粉磨站是只能生产32.5型号的水泥;而且小粉磨站生产低标水泥的成本收益相对于高标水泥更有吸引力,因此如果取消低标水泥,部分产能将被淘汰出局。另外,水泥产能或收缩10%~20%,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