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过去的这40年,也是水泥工业快速发展的40年,从第一条新型干法线到后来的万吨生产线。从第一家水泥上市到后来的世界水泥,近四十年中国水泥工业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也诞生了一大批像郭文叁、宋志平、章小华这样的优秀的企业家。借此机会,水泥人网主办《水泥工业发展40年》大型文献,来回顾总结中国水泥这辉煌的40年。
如果从1889年唐山细绵土厂土窑生产水泥算起,中国水泥已有120年的历史了;如果从1906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算起,也有103年的历史了。百余年来,中国水泥从无到有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1893年,唐山细棉土厂因产品成本高、质量差关闭停产。1906年,唐山细棉土厂由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恢复生产,并改名唐山洋灰公司,继又定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该厂采用当地北大城山石灰石和唐坊黑粘土为原料,并购进了丹麦史密斯公司2台φ2.1m×30m回转窑,采用干法生产龙马负太极图牌(俗称马牌)水泥,年产约25万铁桶(约4.25万吨)。启新洋灰公司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的诞生和百年我国水泥工业史的开端,启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1907年,上海清华实业公司总经理程祖福,根据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出示招商,集股白银30万两开办了大冶湖北水泥厂。该厂地处湖北大冶黄石港明家嘴,1909年5月2日建成。
大冶湖北水泥厂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由于生产的“宝塔牌”水泥质量优良,先后荣获南洋劝业会头等金、银奖牌各一枚及美国巳拿马赛会一等奖。
1914年4月,大冶湖北水泥厂由于债务之故,生产难以为继,只好将经营管理权让渡给当时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河北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并且更名为“华记湖北水泥厂”,同年10月被启新洋灰公司正式兼并。
1921年,中国最早投产的湿法水泥厂——中国水泥厂开始建设,采用德国湿法技术,于1923年建成。
原中国水泥厂创建于1921年9月,由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姚锡舟等人筹集白银50万两,是继最早由日本投资的启新水泥厂后,我国最早的属于民族工业的水泥厂。
1923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纳克尔——开姆泼公司进口了规格为2.25×46米的旋窑一台,时产熟料3.45吨,日产水泥500桶(每桶170公斤,合85吨)。南京中山陵墓工程所用水泥多来源于此。
1927年,中国水泥厂从德国进口了两条直径2.85米、长60米的湿法旋窑,1933年又从德国购进一台日产熟料170吨的湿法旋窑。中国水泥厂形成了由4台湿法旋窑构成的日产水泥715吨的生产能力。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
第一家采用国产设备的窑生产线年,采用国产设备建设立窑生产线的昆明水泥厂开始建设,这是中国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1958年,第一个采用国产窑的水泥厂——湘乡水泥厂开工建设,该厂采用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华新窑。“华新型窑”和“小屯型窑”被确定为当时我国水泥工业干、湿法发展的主导窑型,这是中国水泥生产技术的第二个里程碑。
第一家在境外建设的水泥生产线年我国援助柬埔寨建设的柬埔寨水泥厂建成投产。六七十年代,我国曾以“经济援助”的方式帮助柬埔寨、阿尔吉尼亚、卢旺达等国家建设了一批小型水泥厂。
第一条日产四千吨熟料生产线年,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两套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用于建设冀东和宁国水泥厂。
1985年,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在大连开始投资建厂的前期工作,次年斥资3000万美元在北京注册了“太平洋水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992年,第一条吸引外资建设的“大连华能-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大连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
北京水泥厂是国内第一条运营协同处置废弃物的企业,从2008年建成运营至2015年底,已累计消纳各类废弃物共60万吨,包括生活垃圾约8万吨,污泥8万吨及污染土和各类有机废弃物等。
上海万安水泥厂在国内首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1995年北京水泥厂建成第一条水泥回转窑处置危险废物示范生产线
第一条飞灰处置生产线年 经过十年研发,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建成的国内首条飞灰处置示范线
世界水泥,中国水泥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已然走向世界,未来国际水泥行业将是以技术型,科技型企业主导,中国的海螺水泥、中国建材、华新水泥、红狮水泥等龙头企业将陆续登顶世界水泥领域,未来的世界水泥将由中国水泥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