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杏彩体育:左振军:浅谈对出台国发

细节:

  今年9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38号”出台了对包括水泥工业等在内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下称“38号文”),在业内引起一定的反响。笔者曾参与了有关水泥工业的部分基础性工作,现就了解的一些情况和对“38号文”中一些内容的理解,谈一些个人看法。

  据笔者所知,首先,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水泥工业的统计(包括经济普查)情况看,统计的水泥生产能力均为包括粉磨站在内的总水泥生产能力(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21亿吨的水泥生产能力就包括1645家水泥粉磨企业的6.5亿吨水泥生产能力)。由于统计是按照各工厂的产品进行统计(如,对没有配备水泥粉磨能力的熟料生产线或所谓的“熟料基地”只统计熟料产能而不统计水泥产能),因此不应存在对水泥生产能力的重复统计。当然,如果若是按企业(集团)为统计对象,可能会存在因集团企业数量较多、跨省份经营造成部分重复统计的可能,但不会对统计数据产生太大的影响。“38号文”中截至到2008年底全国水泥产能18.7亿吨这一数据是各省按照规范统计方法上报的最新数据,将特种水泥与粉磨站产能2.7亿吨计入水泥产能是合适的,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从2008年的熟料、水泥产量情况分析,“到2008年底全国水泥产能18.7亿吨”这一数据也是基本可信的。

  其次,“38号文”中采用的截至2008年底已经建成、(2009年1月1日后)在建(418条)、已核准尚未开工(14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是国家投资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协会、有关单位,采取现场及广泛问卷调查方式,自下而上由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各地掌握的情况,通过正规渠道,历时数月,花费大量精力完成的,具有相当的工作基础。考虑到我国现有2800多个县(市、区),数据虽不“精确”,但相对单一企业或个人所做的调查,还是具备相当准确性的,其数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高。

  第三,从文字逻辑上,笔者理解,“38号文”在一开始提出的“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是在如果不淘汰目前落后的水泥产能,在建、已核准尚未开工项目一旦形成产能的情况下,产能将严重过剩,是对的。实际上,上报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当初为了规避环保审批权限及原因而缩小核准规模计算产能的生产线,若按照回转窑的实际规格计算设计产能,则仅在建、已核准尚未开工项目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将增加到9.8亿吨左右,如果全部投产,不淘汰落后,届时全国水泥将达到28.5亿吨。就算5亿吨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全国水泥生产能力也将达到23.5亿吨。所以国发〔2009〕38号文才提出了后面的“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进行一次认真清理”等政策导向和一系列对策措施。实际上,近年来在业内产生的“浙江现象”、“四川现象”、“重庆现象”已经为我们揭示了盲目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带来的危害。如果等到全国范围内发生“浙江现象”再去宏观调控,为时已晚。因此,“38号文”对水泥工业“产能过剩”的判断是正确的,所提出的“需要抑制水泥工业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和出台的时机是正确、及时的。

  值得指出的是,“38号文”对水泥工业的发展的提法,一直围绕“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执行等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而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采取“三年停止核准项目”的“一刀切”做法,体现了有保有压、为行业负责、实事求是的务实工作作风。

  2008年,我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已突破1000公斤,达到1040公斤/人.年左右,预计2009年人均水泥消费量有可能达到1200-1300公斤/人.年。对于我国何时出现水泥消费“拐点”,届时水泥消费总量、人均水泥消费量能够达到多少,是多年来国内各机构、专家一直试图解开的谜底,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惜自“九五”至今都没能做出准确预测。笔者也没有能力预测所谓的“拐点消费量”及由“拐点”回落进入平稳消费期后的人均水泥消费量。但笔者一直认为研究在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与我国相近的日本、我国、韩国的水泥消费趋势,对研究我国水泥消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日本的水泥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均在1991年达到历史最高,分别为8650万吨和 697公斤/人.年。所谓“高峰期”只持续了3-4年。之后水泥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一路下降。2002年之后人均水泥消费量更是降到500公斤/人.年以下。2007年的人均水泥消费量只有445公斤/人.年,与历史最高峰值相比下降36%。水泥窑数量也从1991年的80条减少到2007年的57条,减少了29%。详见图一。

  我国省同样经历了类似的过程。1993年水泥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均达到历史最高,分别为2797万吨和1332公斤/人.年。所谓“高峰期”也仅持续了3年左右,之后水泥消费总量、人均消费量开始快速下降。1996年人均水泥消费量降到1000公斤/人.年左右。到2008年,水泥消费总量下降到1179万吨,人均水泥消费量下降到515公斤/人.年,与历史最高峰值相比分别下降57.85%和61.34%。 详见图二。

  韩国。韩国水泥消费量最高峰发生在1997年,当时水泥消费总量达到6175万吨,人均水泥消费量1343公斤/人.年。1998年水泥消费总量一下跌落至4462万吨,人均水泥消费量964公斤/人.年。2001年水泥消费总量、人均水泥消费量又有所回升,分别达到5000万吨、1057公斤/人.年。自1997年的消费量最高峰之后,韩国人均水泥消费量在1100公斤/人.年以上的时期只有2年,其余是在1000公斤/人.年上下波动。2008年韩国水泥消费量为5063万吨,人均水泥消费量1042公斤/人.年。详见图三。尽管与日本、中国相比,韩国水泥1000公斤/人.年左右人均消费量比较高,且保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按照这一消费水平与其历史最高峰值相比也下降了25%左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把其人均水泥消费量中长期(5年以上)维持在其历史最高峰。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到我国的人均耕地稀少,城市化率的提高只能通过提高城市土地的容积率来实现。同时,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完全可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人均水泥消费量可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得多,也不否认我国水泥消费总量的峰值到20亿吨(甚至更高一点)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按照2015年达到这一峰值、届时我国人口按照14亿估算,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428公斤/人.年以上。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笔者认为不太可能长期保持这么高的消费强度。即使按照将来稳定消费总量16亿吨计算,人均消费量也将达到1100-1200公斤/人.年。如果能够长期、稳定保持这一消费强度,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如果按照20亿吨左右的峰值消费总量估算来配置建设水泥窑的数量及水泥产能,带来的将是投资的浪费,一些水泥企业也会最终吞食盲目发展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