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产品的拥有者不再适用且已经丢弃或放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包括构成其产品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等,以及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报废产品和过期产品。
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餐饮垃圾是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厨余垃圾指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在固体废物产生点按照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以及危害性等不同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的方式,有利于固体废物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将分散的生活垃圾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集中到收集点或收集站,再用专用运输车把生活垃圾从收集点或收集站运输到转运站或直接运往末端处理场(厂)的过程。
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成小块以便资源化利用或进行最终处置的过程。
利用特制的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的过程。
破碎前最大粒径与破碎后最大粒径的比值或破碎前平均粒径与破碎后平均粒径的比值。前者称极限破碎比,后者称真实破碎比。用以说明破碎过程的特征及鉴别破碎设备破碎的效率。
利用具有不同粒度分布的固体物料之粒度差别,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质透过筛网,而大于筛孔的醋疗物料留在筛网上面,完成粗、细料分离的过程。
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在固体废物与水调制的料浆中,加入浮选剂,并通入空气形成无数细小气泡,使欲选物质颗粒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于料浆表面成为泡沫层,得以刮出回收的过程。
用热固性有机单体和经过粉碎处理的废物充分地混合,在助絮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海绵状的物质,从而在每个废物颗粒的周围形成一层不透水保护膜的方法。
又称玻璃化技术。将待处理的废物与细小的玻璃体,在1000~1100℃高温下熔融形成玻璃固化体,借助玻璃体的致密结晶结构,确保固化体的永久稳定。
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的高温热处理技术。
垃圾焚烧炉及其辅助设备组成的成套装置,主要包括:垃圾进料装置、焚烧炉、点火及助燃设备、供风系统、出渣装置、监测与控制系统等。
为完成对垃圾的焚烧处理而配置的进料、焚烧、热交换、烟气净化、排渣出渣、监测监控等全部设备和设施的总称。
被预先粉碎到一定粒度的固体物料,入炉后在具备一定风压和风速的一次风作用下,在炉膛炽热环境中形成悬浮燃烧状态的焚烧方式。
固体废物进入旋转的具有一定内径和长度的圆筒状窑炉进行边滚动边燃烧,烟气进入二燃室二次燃烧的焚烧方式。
用于垃圾焚烧产生的带有挥发性气体和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烟气二次燃烧的主要空间。即烧炉最后的二次风供入点所在断面往后,可使任何工况下烟气停留时间大于或等于2s的炉膛空间,需对该空间的温度进行重点控制以使烟气在850℃以上停留时间大于或等于2s。
生活垃圾焚烧后排出的残渣,包括从生活垃圾焚烧炉排后部出的炉渣、从锅炉受热面下部排出的锅炉灰和从烟气净化系统排出的飞灰。
固体废物在高温无氧(控氧)条件下,产生可燃气体,并对可燃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后加以利用的固体废物热处理方式。
在对有机废物供氧的情况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废物进行处理,使有机废物堆体内产生55℃以上高温,并维持一定时间,最终达到物料稳定的有机废物处理方式。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利用固体废物直接代替传统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或将其转化为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来生产建材的过程。固体废物建材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水泥、砖瓦、轻骨料、混凝土、玻璃、陶瓷、陶粒、路基材料等。
利用固体废物本身具备的部分营养成分,将固体废物直接利用或间接转化用作土壤改良剂或肥料的过程。固体废物土地利用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生物处理、热干化等预处理及加工。固体废物土地利用不包括固体废物矿区回填。
填埋场采取防渗、雨污分流、压实、覆盖等工程措施,并对渗沥液、填埋气体及臭味等进行控制的处理方法。
通过填埋场底部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与空气的接触和排气系统的排风作用,使空气进入部分垃圾体内部,发生好氧反应而加快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填埋方法。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
填埋气体利用前对填埋气体进行处理的设施和设备的组合系统,一般包括脱水、稳压、过滤、脱硫化氢等。
噪声污染源的强度,是反映噪声源声辐射强度和特征的指标,通常用辐射噪声的声功率级或确定环境条件下、确定距离的声压级(均含频谱)以及指向性等特征来表示。
指采用降低激励力、减小系统各环节对激励力的响应,以及改变操作程序或改造工艺过程等在声源处抑制噪声;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在声传播途径中降低噪声辐射;或从保护接收方的角度采取人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以及将精密仪器设备安置在隔声间内或隔振台上等技术措施称为噪声控制。
指相关环境中因人为振源产生的所有振动的综合影响。或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振动。
即振动污染源的强度,即反映振动源强度的加速度、速度及其频谱等特征指标,常用指标为振动源参考点位置垂直于地面方向的Z振级。
指采用隔振技术来降低振动的传递率;用振动阻尼减弱物体振动强度并减低向空间的声辐射;用动态吸振器将机械的振动能量转移并消耗在附加的振动系统上等技术称为振动控制。
指引起听觉的声波或声波引起的听觉,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至20kHz,在1 kHz处的强度范围大致为0dB至130dB。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单位为分贝(dB),基准声压为2×10-5 Pa。
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基准声强为1 pW /m2 。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基准声功率为1 pW。
用A、B、C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所用的计权网络必须说明,否则指A声级。基准声压为2×10-5 Pa。
两个声或其他信号的频率间的距离,它以高频与低频的频率比的对数来表示,此对数通常以2位底,单位为倍频程(oct)。
以球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r)成反比。任何形状的声 源,只要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可视为点声源。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大几何尺寸 2 倍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
在同时有几个噪声源,或包含有许多振动发声部件的复杂声源情况下,为了确定各个噪声源或振动部件的声辐射,区别噪声源并根据它们对总声场所起作用加以分等的方法。
在给定的频率和条件下,分界面(表面)或媒质吸收的声功率,加上经过界面(墙或间壁等)透射的声功率所得的和数,与入射声功率之比。一般其测量条件和频率应加说明。吸声系数等于损耗系数与透射系数之和。
在 250、500、1000、2000Hz 测得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末位取 0 或 5。
在与某物体或表面吸收本领相同而吸声因数等于1的面积。一个表面的吸声量等于它的面积乘以其吸声因数。一个物体放在室内某处,吸声量等于放入该物体后室内总吸声量的增量,单位为平方米,m²。
利用吸声材料分布于室内壁面或室内空间某些位置上,吸收声能以减弱混响声,降低室内空间噪声的程度。
声音已经到稳态后停止声源,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60 dB)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秒,s。
声源放在室内不同位置时对应的不同取值。对无指向性声源,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取值为1;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取值为2;放在两面墙夹角处时,取值为4;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取值为8。
在刚度很小、受拉力而处于拉张状态的弹性薄膜(如塑料薄膜、金属薄膜等)后,设置适当厚度的封闭空气层,薄膜与其背后封闭空气层形成的共振系统。在系统共振频率附近具有较大的吸声作用。
一种分散悬吊于声场中的吸声结构。因各外表面均置于声场中,可充分地发挥材料的吸声作用,其吸声效率高,有较宽的吸声频带。
被激励产生振动的建筑构件,其固体表面振动向周围空气介质辐射的声压波,亦称固体噪声,二次辐射噪声的评价指标为等效A声压级。
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噪声的环境中隔离出相对安静的场所。
将测得的构件空气声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空气声隔声参考曲线按照规定的方法相比较而得出的单值隔声评价量。
将测得的标准化声压级差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空气声隔声参考曲线按照规定的方法相比较而得出的评价空气声隔声的单值隔声评价量。标准化声压级差指声源室内与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之差加上修正项,修正项等于接收室的混响时间与参考混响时间(0.5s)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
将测得的标准化撞击声压级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撞击声隔声参考曲线按照规定的方法相比较而得出的评价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标准化撞击声压级指测试楼板用标准撞击器激发时,接收室内的平均声压级减去修正项,修正项等于接收室的混响时间与参考混响时间(0.5s)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分贝(dB)。
声波在空气中法向入射至理想无限大的单层匀质构件上,并向另一侧自由场辐射声能,由此形成的理论正入射隔声量。
为减少高、强噪声设备的噪声对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危害,而加装在该设备外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外隔内吸式罩壳。
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它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声源和特定保护位置(或区域)设计的。
指在保持地形、地貌、地面和气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一噪声源在声屏障设置前后,在同一受声点上先后测定的噪声声压级之差。声屏障的插入损。